付费订阅服务的市场有多大?
付费订阅玩的最出彩的当然不是宝马这样的传统厂商,而是造车新势力们。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的“创新者”,在启动初期就开启了“预埋硬件+付费解锁软件”的模式。自2016年10月起,特斯拉出厂的车型都预埋了Autopilot 2.5硬件,而对应的软件则需要用户去选择购买。
其中FSD全自动驾驶套件随着功能不断增多,单价也越来越高,2019年5月从5000美元涨到6000美元,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涨到8000美元;至此目前国内FSD的选配价格也从此前的5.6万上涨到了6.4万元人民币。
特斯拉随后也发售了后排加热开通、加速提升、辅助驾驶功能扩展、电池容量解锁等一系列服务层面的收费,也开始尝试限时交费使用等新的商业模式。这一系列的订阅收入在2021年就占其总营收的7.06%,不仅如此,特斯拉在软件上的收入登顶全球所有车企软件收入榜,累计收入达12.6亿美元。
看到特斯拉一家独大,众多车企可坐不住了,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NIO Piliot精选包”定价为1.5万元,包含了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等部分常用功能;而NIO Pilot全配包定价为3.9万元,新增领航辅助NOP、道路识别识别、转向灯控制变道等功能;而HUD增强平视显示系统、方向盘加热、NOMI Mate 2.0等等都需要付费才能搭载。此前奔驰推出的付费订阅服务同样引来了不少争议。
根据奔驰官方的描述,用户花4998元可以开启EQS入门车型后轮转向功能(1年)。开通该功能后,后轮主动转向角度可由4.5度升级到10度,如此可缩短转弯直径到10.9米,方便在狭窄道路的掉头转弯等,而EQS其他版本车型则标配后轮主动转向10度的功能。不过同样的订阅服务,在德国的价格为489欧元/年(约合人民币3377元)。虽说有能力购买奔驰EQS的人可能不会在意中间的价格差,但国内国外区分对待势必会让一部分车主心生不满情绪。
要知道虽然新车都是由各大主机厂生产,但绝大部分零部件不是自己造出来的,而是向供应商采购再装车。如果全系车型都采用一套零件,采购的数量越多,单价自然越低。主机厂方面也就不需要为不同车型零件设计不同的模具,因此整车制造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现在电动车所用的新平台,智能化程度远超燃油车时代,用软件来锁住某个功能来区分高低配可以说是完全没难度。
车载订阅服务是否安全?
对日渐丰富的订阅服务,我们的担忧也随之越来越多。未来如果涉及到安全问题的核心功能也采用订阅制方式就更离谱了,万一用户忘记续费或是预扣款账户上没有钱了,服务是否会立即终止,产生的事故由谁担责任呢?以上文的EQS后轮转向为例,10.9米的转向半径与紧凑型车相仿。一旦服务取消,而车主依旧按照原先的驾驶习惯停车入位,发生剐蹭的概率可是不小,这其中可就有了不少“扯皮”的空间。
当然来自其他方面的担忧也不少,大量的订阅服务还会带来破解业务的产生,有专门的机构会以此来盈利。关于特斯拉汽车软件被破解的新闻层出不穷,而上文提到的宝马付费开通苹果CarPlay的业务就被黑客轻松破解。先不说如此破解车载系统带来的安全隐患,而且如果用户采用了这套 " 破解 " 方案,也意味着车主将失去官方的售后和质保,这样一来依旧得不偿失。
写在最后:
随着车辆智能化的普及,车载订阅服务会跟手机/PC端一样稀松平常。虽然一开始会受到不少消费者抵制,不过从手机端的经验来看,似乎订阅制将逐渐被人们接受。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以后我们购买的新车会有更多的配置以订阅方式提供,要学会根据自己的用车需求去做加减法。例如生活在海南省的车主显然就比生活在我国东北的车主更需要座椅通风这项配置,至于座椅加热则是后者的刚需。
对于车企和行业而言,订阅服务像一把双刃剑,在增加新的收入来源的的同时也存在风险,例如硬件集成功能不开启但被破解,这些灰色地带的蔓延也会使车企的利益蒙受损失。在摊平软硬件开发成本的同时,我们也呼吁车企可以“一碗水端平”,做到国内外订阅服务尽量同价,同时对安全性配置不提供订阅服务或提供一次性买断式服务,确保消费者的驾车安全。当然,更丰富的个性化选择配置能让车企控制成本,当然也让消费者在合适的预算里尽可能选到最满意的车型,达到双赢的局面。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对车载订阅服务进行法律法规层面的监管,只要使用得当,车载订阅服务开启的不会是潘多拉魔盒,而是个性化定制的宝库。
精彩内容回顾:
根据消息显示,丰田汽车计划到2027年,期望推出多达15款纯电动车型,其中也包含了雷克萨斯品牌的车型。此外,丰田汽车还规划到2027年,将全球电动汽车产量提高到每年约100万辆,相比2024年的电动车产量提升至大约七倍。
日前根据海外媒体消息显示,梅赛德斯-AMG计划将于明年推出改款C63车型,届时新车将停售目前在售的2.0T四缸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并采用全新大排量动力引擎。同时,新车也有望在明年下半年,以进口形式导入国内市场销售,同级主要竞争对手包含了奥迪RS 5、宝马M3等车型。
随着长安马自达MAZDA EZ - 6全球化车型MAZDA 6e驶下生产线,标志着这款战略车型进入量产阶段。从设计、研发到生产,MAZDA EZ-6均严格遵循马自达全球统一的制造标准,它既是中国车,也是全球车。南京工厂作为马自达在华唯一新能源生产基地,汇聚了马自达百年造车工艺与长安汽车领先的电动化技术。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和精益管理模式,确保每一辆MAZDA 6e的品质都能达到全球顶尖水平。
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MAZDA EZ-6全球化车型MAZDA6e正式驶下生产线,标志着这款全球化战略车型正式进入量产阶段。未来,南京工厂生产的MAZDA6e将同步供应欧洲、泰国等全球市场,以“中国智造”赋能马自达征战电动化新时代。马自达汽车早期曾以进口形式导入国内市场销售,后期与一汽、海南以及长安建立合资关系,打造了包括马自达6、昂克赛拉以及马自达323等诸多经典车型。
BJ40增程以近10万元的价格优势挑战坦克300。对比配置发现,BJ40增程在智能座舱(骁龙8155芯片+五屏联动)、越野装备等方面均达到同级领先水平。